四川聂氏第五届宗亲联谊会 ---《一家言》筠连

来源:聂超家谱  发布时间:2019/06/14  人气:880

 

四川聂氏第五届宗亲联谊会

---《一家言》筠连

   

3月16日,2019四川聂氏宗亲第五届联谊会在筠连召开。会议以“家务”为主题,11位嘉宾登台演讲,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文化盛宴。现将其稿集结成册,并录家族前贤行谊二则,以飨宗亲同好。

 

                                  

组委会 即日

 

 

 

 

 

    

 

欢迎词.................................1

 

1.我的“兴家”小史.....................8

2.幸福是奋斗得来的.....................12

3.修谱苦乐谈...........................17

4.养成良好家风的几种态度...............22

5.从祭祖到修谱.........................27

6.我对家族的认识.......................31

7.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的萌芽与展望.......37

8.挚爱与愧疚—先父引出的话题...........42

9.谈谈《中华聂氏名人录》的编撰.........47

10.居萃公的故事........................51

11.从分散走到联亲联谊—四川联谊的回顾与展

.....................................55

 

附录:

1.明儒学案·贞襄聂双江先生豹...........62

2.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88

   

聂际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风和日丽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筠连,迎来了四川省第五届聂氏宗亲联谊会的胜利召开。我作为本次大会筹办方的领头人心情非常激动,自家人欢聚一堂,联亲联谊,其乐融融。在此,我首先代表筠连聂氏一族以及本次大会筹委会,对各地宗亲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致力于聂氏家族发展,家族联谊专程从湖南赶来,且八十高龄的光永先生,四川敬伟秘书长及秘书处的宗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云南、贵州、重庆等地也纷纷派出代表前来参加,为本次大会注入活力,添色添彩。在这里,我要真诚地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筠连县地处西南边陲,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古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今为出川入滇的重要门户。县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所辖18个乡镇,总人口约45万。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素有“川南煤海”“中国苦丁茶之乡”“中国奇泉之乡”“川红故里”之美誉。其特色小吃“筠连水粉”“玉壶冰粉”“糟黄瓜”“麻辣鸡”“桐子叶粑粑”等享誉省内外。其自然景观古楼峰丛、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大雪山原始森林公园、巡司天河温泉、春风花海、塘坝古镇、高坎梯田等都是有名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筠连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筠连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希望各位在筠期间,尽情呼吸我们的新鲜空气,领略我们的好山好水,享受我们的欢声笑语吧!

筠连聂氏主要是指祖居乐义的聂姓一族,外地聂姓也有人员生活在筠,但数量极少。乐义聂氏的入川始祖叫聂应衡,明朝时(约公元1440年前后)随军入川,距今已有接近600年历史。始祖应衡公因有战功,授阿布江指挥,而后的各代祖先在明代都一直世袭军职。明亡后,祖先以耕读传家,世居乐义,至今谱系清晰,字辈分明,老幼尊卑有序,丝毫不乱,到今天,我们同时生活一祖所生的就有八代人。我是际字辈,比我字辈大的还有两代人,也就是我的叔祖父们还在世;比我字辈小的,还有五代人,也就是说,我的侄孙孙的孙孙已经当父亲了。为了处理这个辈份跨度大的问题,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约定:“以辈份定称呼、年龄定尊卑”。比如说,多均先生,已八十多岁了,按辈份,他称呼我为“叔”,我直呼他叫“多均”;但是按年龄,他为长,我以他为尊,我为卑。座位,他居中,我居次;走路,他在前,我在后。

乐义乡是筠连聂氏的胞衣之地,地处筠连县东部边缘,离县城48公里,全乡8个行政村,总人口 13790人,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筠连聂氏宗亲的共同特点是:团结、热情、好客,重视文化和教育。现在筠连的沐爱小学、乐义小学、黄金小学的创始人就分别是我们族中的聂厅文、聂华章和聂际如先生,特别是黄金学校,当时人们就说是聂氏黄金学校。这个说法虽有不妥,但也符合当时实情。全校二十位教师,聂姓就有十四人,那是一所戴帽村初中民办学校,1982年至1990年,非常辉煌,每年初中毕业考入中师中专总名额占全县的一半左右,1986年全县70人,这所学校就占了43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乐义部分聂家已逐步向筠连县城迁移,定居筠连,宜宾,形成了以筠连为中心,向外发展的格局。聂氏在筠连是一个小姓氏,总人口不到4000人,家族人员在家农耕者逐步减少,以外出经商或在企业打拼者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政府各部门供职的人员约六百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一百多人。

《中国日报》杭州记者站原主任、正厅级离休干部、著名散文家聂多饶先生,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聂际峦、宜宾日报总编聂际言原本打算前来参会。但是,均因年岁较高,只能发来贺信祝贺。特别是九十高龄的多饶先生,心系故园,决心回来和大家拉拉家常,但是,最后一刻,却有点小小变故,给我们发来短信说:原打算应回乡,连打前栈的行李都寄回昌均那里了,不意老伴在北海生病……鉴此我的应命之行只能作罢,心甚憾憾,谨祈谅宥,并祝我们的宗亲会开得热切开得成功”。

筠连聂氏一族,在川内外不是一个单独的支系,乐义聂氏族谱乾隆版载有《七绝》诗云:“孝感麻城是故乡,洪兵撼迹入川阳。屏山毕节皆同谱,富顺南溪共一堂”,从这里看出,我们与川内外聂氏支系都有渊源,同祖同根,血脉相连。

我们筠连聂氏家族承办这一届联谊会,也非常有特点。

首先,我们是“举众人之力,办众人之事”。自古蔺宗亲会接旗后,我们召募组委会成员,凡是热心家族事务、又能抽出时间参与的,都欢迎参与进来。我们的组委会成员,有74人之多,完全按民主机制进行议事、决策。大家既出钱,又出力,还要出谋划策,这是我们成功举办本次会务的基础。借此机会,我也向组委会的全体成员表示真诚的感谢。

其次,这次参会代表广泛,1:年零最高的有近九十的,最小的才十二岁;2:女性代表有突破,较以往之多;3;诠释了宗亲概念,有聂家的女婿、聂家的媳妇,4:增大了本地宗亲的代表名额,5:参会支系之多,创下了新的记录。

昨天晚上通过冷餐见面会,论坛交流,大家已经初步认识,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的情谊。接下来的联谊活动中,上午将有大会交流,下午游春风、赏李花,将邀请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工作者、现春风村支部书记王家元先生作讲解,晚上欣赏一台全由聂氏家族组织参与的聂氏联欢晚会。特别是马上就要开始的“家务”主题交流,是我们的一个大胆尝试与探讨, 将有十余位来自各地的、不同支系的宗亲登台演讲,为我们分享自己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和思考成果。我能体会到这些演讲的宗亲,备稿之辛苦。后勤人员,演艺人员也在积极的为大会作准备,你们辛苦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

各位宗亲;聂氏在筠连虽是小姓,但发展比较好,基本上也称得上筠连的望族。在条件成熟时,①我们也准备建筠连聂氏文化会所,②设立筠连聂氏帮扶助困救济基金,③乐义、筠连、宜宾分板块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联谊,④五年举行一次所有筠连聂氏宗亲祭祖活动。

各位宗亲;你们不辞辛劳,前来这偏远的边陲小镇参加活动,你们每一位都是我们筠连聂氏一族最尊贵的客人,希望大家在筠期间开心、快乐!

最后,我提议,我们一起用最热烈的掌声,预祝本次宗亲联谊活动圆满成功! 

 

 

 

 

 

 

 

 

 

 

 

 

 

 

 

 

 

 

 

 

我的“兴家”小史

聂小鹏

 

我是来自宜宾兴文县的聂小鹏,很高兴来筠连参加这次聂氏宗亲联谊会,记得从14年德阳首届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开始,就不断在参加家族活动,今天是第一次有机会上台发言,因为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创业至今,所以,今天的发言我就站在聂家年轻一辈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成长经历,希望得到各位长者的指教。

   13年刚进大学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成都给我最大的冲击就是贫富差距太严重,举个例子,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用的是几千元的智能手机,而我还在用几百元的直板手机,那时候要面子,进大学的第一个周就背着家里做了件很有虚荣心的事情,把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拿来买了部华为手机,并且把整个大学的基调给定了,那就是创业致富,赚足够多的钱让家人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样的想法也许很多人都有过。可我当时确实是迫于形势得赶紧迈出第一步,因为买了手机没有生活费了。于是一开始先做兼职,接触社会并感受到赚钱不易。在维持了温饱之后,开始做一些几乎零成本的生意,比如做房屋中介,当时学生租房只能租套房不能租单间,于是我将学校周边的套房整租下来再分租给学生,赚中间差价。租房旺季的时候每天早上去贴小广告,当时大学生没人看得起这种活儿,但这个业务却给我赚了人生第一桶金,而且一做就做了四年。

到大二的时候,在自己报名学车期间,感受到驾校这个行业服务水平差、乱收费现象严重,当时正是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策的时候,仔细考察后,立即拿出自己之前赚的辛苦钱,开办了第一家公司,并且成立了互联网学车保障平台-叮叮驾考,驾校可以入驻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预约学车,而平台类似淘宝起的担保作用,这是当时全国第一批互联网驾校平台,因为解决了学生学车没保障的需求,投入市场反响还比较好,但运作了半年左右便出现一些驾校违约情况,我发现作为平台是难真正有保障的,只有自己做驾校,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于是决定自己投资开驾校。

那时候19岁,刚上大三,没有资源没有资金,于是做了一些现在看来高风险的事情,利用学生报名的学费,再去购买教练车,因为当时自己的创业事迹已经被各大媒体报道,很顺利就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报名,凑够了办驾校的资金。在开办了驾校之后,我们便在学校开创了新的服务模式,比如会宴请所有驾校学员,办开学典礼等各种活动,一年时间就占据学校40%以上市场份额。

到大学最后一年,别的学生开始出去实习的时候,叮叮驾考迎来了一笔风险投资,迅速地从一个学校发展到了成都30多个学校。在我17年毕业那年达到了最顶峰,一年报名的学生3000多人,公司营业额上千万。

都说少年得志是人生一大不幸,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在去年年初因为自己的冒进,没有专注做驾校业务,花了大量时间、资金开发了一款APP,投入市场之后却收效甚微,不断的亏损使公司陷入了资金短缺状态,甚至到了借钱发工资的地步,从高峰跌到了低谷,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调整过来,进入稳步运营的状态。现在我大学毕业快两年,虽然还没有真正让自己的家人走出大山,也明白了社会复杂,人心不可测,但还是坚持在创业的路上探索。

14年开始不断参加家族活动后,就了解到家族里有很多创业的前辈,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无私地对家族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很荣幸能在这样的家族里,一个家族的年轻人如果能有这样的创业精神作指导,我想家族也一定能繁荣昌盛。

最后感谢筠连的家人们热情接待,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幸福是奋斗得来的

孝顺是可以传递的

聂多均

 

际维会长叫我来发个言。我人老头晕,十分惶恐,担心的是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但我还是来了。重在参与,更是抛砖引玉。

我叫聂多均,今年八十二岁。那我就倚老卖老,用“三个好”来向大家报告一下我的幸福生活。我的简单想法,不光是炫耀、显摆,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座的年青人,从我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这代人慢慢老了,家风的传承、家族的兴盛,全在你们身上。

首先,我有一位好母亲。

我老家在筠连县乐义乡环石梁,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环境十分恶劣。在这里居住的人家,十有八九都想脱离这里,现在山上只有三四家人了。如此艰苦的环境,对我来说,如何“跳龙门”,这是我的梦想。

我有个好母亲,她是我人生轨迹的设计师。

法国作家雨果说:“女人是渺小的,作为母亲却是伟大的。”我母亲的伟大,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她为我树立了榜样,对我的祖父、祖母十分孝敬。我们是看着母亲的孝心长大的,这种孝文化,便深深植根于我们一家人的脑子中,成为我们人之为人的基本元素。

第二,我母亲虽然是农村妇女,但她懂得尊师重教。在冬天,为乐义小学送煤炭给教师烤火取暖用,她把小学老师请到家里做客,对老师十分尊敬。她见学校的校长,老师对我十分器重,学习好,一心要我读书。在当年环境下,这是非常伟大的远见。

第三,我的母亲非常有决断。当年我们家里九口人,生活非常艰难,而在我们姐妹中,我又是老大,在家干农活和读书,二者必选其一。为了我更好的读书,母亲便果断的为我娶了门亲,顶替我劳动。因为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没有我母亲的这个决断,我这一辈子,不太可能走出农村,不太可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

第四,母亲教我有情有义。当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母亲告诫我,你有今天是你的老婆为你换来的,不能当陈世美,不能忘恩负义。母亲的警告我牢记于心,糟糠之妻不能休,更不能恩将仇报。

梁启超说,“天下爱我者,无过于母,而母之教训,实不易多得,长大而思母训,恐母不我待矣”。母亲弃养已有二十二年之久,每每想起这些,依然情不能自禁,每每老泪纵横。

为了感谢我的母亲,感谢我的家人,我认真工作,在科研学术上,必须出成果。在此,我也不用自谦,向大家作个报告。经过我的努力,攻艰克难,先后出了两项比较重要的学术性成果:

一项是小麦的孤雌生殖研究,在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组织的会上,我作了学术发言。二是在小麦远缘杂交上,我将八倍体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抗病性通过杂交转移到普通小麦上,创造出了抗病品系“82-681”。

小麦是我的专业。同时,我还在竹荪的人工栽培上下功夫,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出了专著,拍了科教片。大家也许回忆得起,几十年前的竹荪,贵得出奇。而现在呢,完完全全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关键的突破,就是我实现的,我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和市政府的一等奖。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的一级教授刘德明先生对我们的评价是:“敢于实践,大胆探索,把竹荪从“菌根菌”的理论桎梏中解放出来,第一次分离出竹荪菌种,且很快栽培成功……”。

随着科研成果的突破,我在职称上也得到了提高,待遇上得到改善。我的家人进入了城市,一家团聚了,安居乐业。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对家人来说,母亲是我首先要尊敬和感谢的! 同时要感谢我的老伴张芝莲,她为我付出的青春和艰辛,我终生难忘,铭记于心。

我的第二个好,是有一位好伴侣。

我的夫人不仅代我服劳,更为我操持家务、养育子女。她待人非常好,常常弥补我在待人接物上的遗漏,为我的人生加分。 在家族乡党中,我每每受到大家的错爱,多半都是她的功劳。令我非常痛心的是,就在七天之前,她已经舍我而去,驾鹤西归。

我和老伴最感欣慰的是,我的子女都十分孝顺。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个“好”。

首先他们的家都向我靠拢。都从乡镇搬迁到离我最近的蓝天花园。我们有病痛,有困难,召之即来,来了尽孝,我们十分开心。吆女辛辛苦苦找的钱为我们装修房子,为的是老俩口过得更舒适。在酷暑的夏季,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将房子腾给我和老伴住,体现了孝的传承。面对子孙们的孝心,我又想到了我的母亲。我们亲眼见母亲对祖父、祖母的孝敬,就这样代代往下传,成了我们家最基本的语境。

各位宗亲,什么叫幸福呢,我的理解,它有三大要素,一是要有稳定的收入,二是自己身体健康,三是子女要孝顺,家庭要和谐。收入,是奋斗得来的;健康,是爱惜得来的;孝顺与和谐的家风,是先人开创,代代传承的。我不会讲话,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祝你们在筠连开心、快乐!

 

 

 

 

修谱苦乐谈

聂安全

 

我叫聂安全,老家渠县,祖籍营山,现居达州,2012年从达州市财政局退休。我要分享的主题是:修谱苦乐谈。

我们那个支系,大约是300年前入川的,始祖叫聂九琳,字均美。均美公是个打猎好手,他当年撵山来到南充营山县的明德乡,看准这片好猎场,于是就安居落户了。

各位,均美公眼力当真不错:明德乡好打猎!但是大家想想,好打猎的是什么地方?山高、林深、地险,一句话,环境恶劣,不宜人居。我们支系发展较慢,到目前为止,全族共有260余人,还分居两县三地:营山明德乡,渠县义和乡的横岭与倒马坎。我们也许是今天到会的最小支系。

修谱工作由我牵头。但是,我是一个无资金、无人手、无资料的“三无”光杆司令。

我仅举一例,说明修谱之不易。

我们之前没有族谱,先祖根源,只有口传,没得文字佐证。要信史,怎么办?笨办法:查祖坟!从墓碑上找依据。各位,为了这个事情,我比盗墓贼还辛苦,硬是至少三次走遍全族人祖坟,每次步行都不下于一百华里,总是期待着在某一所坟的某一块碑的某一句话中,找到先人的行踪!随了查祖坟,我们还追传说。最令我感动的是聂明文、聂明凡两位老先生,都是年过七十、一心渴望有家谱传世,他们陪我一路跟着传说走,先后到营山的双林、仪陇的芭蕉等地查找。特别是明凡老人和安宁兄陪我去聂家梁那一次,记忆特别深刻。明凡老人是中风病人,当时还在恢复期,聂家梁山高坡陂,几乎无路可走。上山下山,全是攀援摸索前行,险象环生!

艰辛还在其次,关键是不被理解,心累!

我们家族文化水平较低,很多宗亲不懂得什么是家谱,认为家谱嘛,就是取名字的一个辈份而已。有一位宗亲害怕给钱,直截了当说:哎呀,我们的子孙后辈按字辈取名就行了,还写什么书哟?讲个笑话:我去某地收集资料的时候,竟然有人说我是骗子,要报案,让人把我抓起来。

我顶住压力,历尽艰辛,最终还是把资料收拢了。

这回该筹集印谱经费了。好嘛,我建立修谱微信群,号召大家义务捐款。我一边写谱,一边在修谱群里给大家普及家谱知识,倡议开展一些爱族活动,比如给病重老人发慰问红包,给孤寡老人发过年红包、给考入大学的学生发鼓励红包,还搞了个“一日一捐”活动。

没想到,这回又惹祸了。

部分宗亲对活动不理解。于是,退群退群。唰唰唰,在群人数由起初的89人起降到77人。没有退群的宗亲,好多就当“潜水员”,打死不冒泡。个别耿直的在群里直接发难说:“老兄,你一天这也叫捐,那也叫捐,我们受不了。”有的干脆把话挑明了:聂安全免费写谱是假,想从宗亲那里弄钱是真。

受苦,受累,既贴钱还受气,让人心寒,我几次想放弃,把大家捐来的钱退了算了,但又总是放不下以前给我讲家史的老人和前边说的那两位老人的心愿,总觉得如果我不写下去,不完成这部谱书,我就是不孝子孙。

诉完苦与累,该谈成功的喜悦啦。

五年努力,结束了我们家族数百年没有历史的历史!去年九月,家谱成功与大家见面,各种疑虑消除了,误会冰释了。我顿时生起了自豪感。我又乘胜追击,发动一些骨干宗亲动员全体族人捐款给入川始祖立碑。由于谱书的先例,立碑就顺利多了。2月8日,我们在营山县明德乡老家举行了隆重发谱庆典,同时开展了祭祖活动。

我们的家谱,在篇章结构上,完全考虑家族的特点进行安排。家支小,有小的好外。我们在内容上安排上,除了齿录的规定动作以外,还有自选动作,特意增加了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什么叫家谱,我们为什么要修谱?家谱的意义和作用;家族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甚至还收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精典、民俗文化知识。总之,我们赋予了家谱更多的教育意义。

正题讲完了,再插播一点八卦趣事。

谱书出来之后,大家发现几组不可思议的数据:捐款人数是58,捐款金额是22568.88元,功德榜头相有58个,交来的全家福照片头相一共是98个,谱书的正版页码是378页。巧了!俗话说,要得发,不离八!看到这些吉兆,真的令人心花怒发,什么苦、什么累,通通丢到脑后去了。

最后,谈几点体会,与诸亲分享:

第一,家族的事情,不好办。成头的人、主持的人,要有大胸怀、大担当,要吃得苦、受得累、贴得起金钱、经得着埋怨。俗话说,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

第二,家族意见不统一,很正常,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只要一心为公,方法得当,无论什么暴风雨,终会云开日出。

第三,办好家族事情,真的开心。这种喜悦,是千金不换的。如果我们把话说大一点,办家族事物,倡导、培养家族文化、精神风貌,也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虽然,这个贡献也许只有芝麻那么大,但是,值!

 

 

 

 

 

养成良好家风的几种态度

聂泰民

 

家风好,家道兴盛;家风差,贻害社会。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和行为的一种风尚传统和德行传承。良好的家风,是无数个人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不断积淀和传承,是“家庭”这一组织馈赠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

良好家风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说,讲究道德、诚实守信,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家庭和睦、合理教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不同家庭在“良好家风”传承上的侧重点各异。在此,我想谈的是养成良好家风的几个态度问题。

第一个必须要有的态度是:对老人要孝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敬老人,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须我多言, 我只谈两个词:

第一个词:脸色。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老人和饲养阿猫阿狗的区别在于一个“敬”字。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让老人衣食无忧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问题。“百孝顺为先”,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孔子在孝这个问题上还有另外俩字:“色难”。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太难做好到。反过来说,我们最大的孝养,那不就是一个好脸色吗!

第二个词:陪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在降低,空虚、寂寞的情感会增加。要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散步,陪他们参加朋友聚会,有条件的时候带老人外出旅游观光。如果老人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不了解,那么,陪伴最好的话题就是回忆过去人和事。和老人在一起,慢慢回忆往事,在漫无边际的、无穷无尽的、翻来覆去的回忆之中,去奉献自己的孝心。不要嫌啰嗦、琐屑,啰嗦、琐屑,这就是生活。陪着老人一起啰嗦、琐屑,这就是祥和而美好的生活。

第二个必须要有的态度是:教育孩子需要氛围。

言传身教,教化于无形。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氛围、家长言行无不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我想,至少有三个氛围需要营造:

第一个氛围:好学上进。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有条件的还应该有个书房。长者在茶余饭后,看看书、写写字、读读报,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营造心情恬淡的意境,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

第二个氛围:和谐友爱。有调查表明,家庭不和睦的孩子会非常缺乏安全感,会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所以,家庭生活中,特别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应该尽力避纠纷。特别是,家庭中的矛盾纠纷不要让孩子参与,不可避免的纷争和吵闹,切忌在孩子面前发生。

第三个氛围:积极阳光。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凡事多从正面引导,让他们看到积极健康的一面,尽量少给孩子分析阴暗消极的因素,更要避免用少数个别的负面事件去影响他们对待社会、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第三个必须要有的态度是:对待成年子女要包容。

老年人的工作生活经历丰富,对子女的成长过程非常熟悉,容易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容易以师者的姿态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年青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这就难免要起冲突。对此,我也有两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要帮忙,但不指挥。首先,对成年子女的工作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支持、帮助,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多理解和包容,适当的时候可以提一些建议,但是不要过多地参与甚至提出过多要求,更不能以长者的身份直接去指挥。

第二,多尊重,不掺和。对成年子女的生活,可以多一些关心和尊重,少一些参与和干预。特别是,针对年轻夫妻间的矛盾纠纷,除了大是大非和原则性问题之外,尽量“不知道”“懂不起”,要绝对避免去当裁判,切忌“手肘往里弯”的做法。

我们聂家,各个支系,都有非常好的传统,需要我们研究、传承,并且进一步发扬发达。

 

 

 

 

 

 

 

 

 

 

 

从祭祖到寻根

聂永松

 

我叫聂永松,是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的一名退休公务员,今年七十四岁。借此机会,向各位分享一下我们支系从联合祭祖到寻根问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趣味,又有意义,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先简要介绍我们的支系情况。

德阳聂氏与省内其他支系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其他支系,基本是“一祖所生”,有一个共同的“入川始祖”,比如泸州的“超公系”,那就非常明确,大家都是超公后人。而我们德阳支系呢,则一开始便是“同源多支”。我们是从28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元年、即1736年起,陆陆续续入川的。 我们的“入川始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这批人后来分佈在德阳市罗江区蟠龙镇、迴龙镇、鄢家镇、新盛镇和德安镇,中江县的青市镇,还有绵阳市涪城区的金峯镇、吴家镇,其中,以德阳罗江区为主居地。目前,我们全支系加起来大约有4000余人。

那么,我们这种“多支”“同源”在哪个地方呢?历史记载非常明确,同源在入川之前,我们都是湖北省赤壁市逢時公的后裔。也就是说,逢时公,是我们德阳支系的共同“始祖”。

我们支系有一个非常好的传承:联合祭祀!

1949年之前,我们都是联合做春分祭祖大会。这个习俗不知起自何年何月,反正每年固定在“春分”这一天,也就是清明节前的半个月左右,各支脉派代表参加,共同祭祀先祖,场面非常壮观。

后因多种原因,中断联合祭祖。

罗江新盛这一支人呢,于1978年开始,想出了一个新招:在祖坟院内,挖灶祭祖。这个祭祖活动一直延续不断。

后来,各个支脉都坐不着了,纷纷讨论要议论要恢复联合祭祖。经多次协商,从2005年起,终于成为现实,我们德阳聂氏,再次实现了大联合,至今已有13个年头。

我们现在联合祭祖的做法,与解放前又有所不同。每年事先召开预备会,确定各支脉祭祖日程表,然后,亙派代表参会,既祭祀了大家共同的祖先,又互祭了各支脉的先祖。

联合祭祖,让彻底寻根最终成为可能。

在此之前,我们各支脉都是逢时公后人的说法,来自各自谱系,并没有统一的谱系传承。通过联合祭祖,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一方面察看各地碑文,在墓碑上找线索;另一方面找老前辈座谈,在传说中找线索。幸运的是,我们还发现、借阅了各支脉的各种老族谱。有了这些详实的史料,我们的根,也被最终确定下来。于是,我们先后到湖北省赤壁市仲伙鋪镇、洪水铺村十二组认祖归宗。去年十二月八日,聂林会长亲临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銅钉村参加先祖聂公正后裔宗亲联宜会成立大会。至此,川内川外,终于联成一家。

相对来说,我们德阳支系比川内多数支系幸运的是,我们完完全全理清了自己的来路。这也是联合祭祖的额外收获。

我们联合祭祖的额外收获,还不止于此。大家本是同根生,一家人,但是因为祭祖这个原因,相互走动,越走就越亲,促进了家族的经济、文化大发展,这才是要点。随后,我们又联合起来,办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修建了祠堂屋多处,还复已毁祖坟多处,去年,我们编修了统一的德阳聂氏宗谱,今年春分祭祖的時候,也就是五天之后,这本新的家谱,就会发到各位宗亲手上,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我最后的建议是:有条件的、有可能的,尽量联合祭祖。这种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仪式,还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对家族的认识

聂运霞

 

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发言机会。本人不才,无半分可炫耀之功,所以到会发言内心诚惶诚恐,理当推辞,但是,我正想借此机会,感谢一下聂氏亲人们!感谢你们在我父母回川若干年来,给与的嘘寒问暖和帮助;感谢你们在我母亲生病住院及去世安葬过程中,我认识与不认识的聂氏亲人们所给与的关心、关照。乐义聂氏家族所给与我们小家庭的温暖与情怀,让我们兄弟姊妹十分感动,怎能不让人发自内心油然而生家族亲情呢?!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家族的肤浅认识和感受。

第一点,我的家族意识

说来话长。我父亲抗美援朝转业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林区,那里是祖国的边疆,是莽莽的林海雪原,是个风景极好,生活极苦的地方。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牧区的,所以那里只有数量极少、并很少见到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可以说原本荒无人烟。但是那里贮藏量巨大的木材资源,为开发建设新中国和内蒙古,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来到那里,我父亲也是其中一员。

我们家兄妹4人,除老大外,后面3个都出生在内蒙。我是1岁半离开内蒙回川,9岁时又回到内蒙父母身边的。

那里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基本上各省市的人都有,大家都是背井离乡,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离开父老乡亲,为祖国建设,也为自已的生活,来到了那时条件极为艰苦的边疆。那时我的父母好想家,好想四川哪!我们几兄妹感触是太深了。

记得我们所在居住地有七八家四川人,这几家四川人都好亲啊,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亲人,几家四川老乡就很自然的成了亲人。所以当我长大回川在火车上听见四川人在吵架,我都好不能接受。这种感受可能有点像那些久居海外的人很想祖国吧。

四川人都是亲人,那聂家原本就是一家啊!

也许是环境造就,我父母那种对亲人对家乡的情感,是我们这一代,或是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们不太能体会的。

我们这一代不似我父母他们那样“伤别离”,于我甚至还有点小叛逆,但随着年岁的增加,这种对家族对家乡的情感,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们。同时,我也被聂氏亲人们为家族兴旺,为聂氏发展,敦宗睦族所做出的努力深深感动。就这次的聂氏宗亲联谊会,族长及组委会的大多数成员劳心费力一年有余,真的是太辛苦、太感人了。别人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而我们的家族永远就是一家,隔了好多好多代了,还是那么亲,还是那么温暖、那么感人、那么令人依恋!

我想谈的第二点是,我的家族发展观。

聂氏家族人数目前位列百家姓100余位,不似其他姓氏为数众多。但是,由于其他部族融合,早就不是一条血脉的,甚至很多家史无从考证,反到不及我们小姓家族纯正。所以聂氏宗亲理应团结奋进,不负祖宗、不负时代、不负自已。

现在网络经常提及的江南钱氏家族,应该是中国目前最为显赫的大家族之一,“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孟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都被时间碾压为灰烬。但是,钱氏家族却创造出一个绵延千年、兴而不衰的奇迹,世代人才辈出,家族群星璀璨。

我想,我们就是要学习、借鉴钱氏这样优秀家族的家训、家风、家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断探索、学习、提高,通过宗族的聚会,振奋精神,传播正能量,通过几代人、乃至更多代人的的共同努力,创造聂氏家族的美好未来。

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是,我的家族小心思。

我翻过我们的聂氏家谱,当时就觉得最多的是际字辈和多字辈,可能是前些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多字辈以下就发展缓慢了,当时我还有点小忧虑呢。

现在国家二胎政策放开了,愿能生的都多生点哈。

插播一个小故事。春节期间,我兄长回川,提及我三伯的曾孙女--聂多艺,那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去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现在绵州北大培文学校任教。我兄长送我父亲回川前到了她家,我兄长拿家谱给她看,她觉得他父亲只有她一个女儿,就说我以后要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一定要姓聂。我父亲和兄长都不是很开化的人,竟没有批评她,还很高兴。其实,我听了也挺高兴的。但我还是有点小小的不安,聂氏宗亲们,你们能同意吗?

最后一点,我的家族祝愿。

前面我提到过我1-9岁没有在父母身边,其实那几年我就是生活在姨妈家。我的舅舅、姨妈、姨爹给予了我丝毫不逊于父母之爱的高天厚地般的养育之恩。

我的父母回川后,不仅得到了聂氏各位宗亲的关照,我母亲的娘家侄儿侄女及孙辈也是格外的关心照顾他们。就像我的父亲,他现在能安享晚年,我的母族兄弟姐妹,还有我老父的三个女婿也功不可没!我的夫君,咱老吴家族,也是非常令人感动。

我不是特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亲戚戚的亲密往来。所以,我在此祝愿我们的聂氏宗族安康幸福、万事如意、绵延兴旺!同时也祝愿我们所有亲族都岁月静好,其乐融融,共享和谐美好生活!

 

 

 

 

 

 

 

 

 

 

 

 

 

 

 

 

 

 

 

 

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萌芽与展望

聂明学

 

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又一次有机会学习家族文化。天下“三耳”一家亲,让我再次感受到家族的团结、家族的力量,逐步理解家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借此机会,我以参与者、亲历者和主要发起者的身份,把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框架向各位作一个简单的汇报。我的分享有三个目的。一是希望得到各位宗亲的积极响应,二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三是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评、拍砖,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

按我们的构想,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是我们四川省宗亲联谊会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为成都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来自省内,省外的宗亲都有,可谓五湖四海,人才汇萃。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宗亲会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寻根问宗、联宗联谊,团结聂氏家人,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谋发展。

我的汇报分成“萌芽”与“展望”两个部分。

先讲萌芽,也就是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到目前为止的筹备情况。

组建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这种想法,是在2018年5月份谈起的。当时主要倡导人和组织者是聂智宗亲。以他为主,我们约了20多位特别热心的宗亲,正式成立筹备组。2018年的12月22日,由筹备组牵头,我们在成都温江成功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大会,明确了宗亲会的目的和意义,也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紧接着,在2019年的1月26日,我们又在彭州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同时也算一个宗亲年会。这次会议比较成功。大成都区域共有100多人参加了年会,其中40多人参加了筹备组,我们还迎来了省宗亲会总顾问聂磊先生、秘书长聂敬伟先生等宗亲的光临指导。

我们的组织机构是这样搭建的:拟设会长1人,不分支系副会长2人;秘书长1人。然后,按参会支系,每支系分配1名副会长、1名副秘书长。大成都区域目前是15个支系组成,也就说就有15名副会长,15名副秘书长。会议选举了聂智宗亲为筹备组会长,聂臣林、聂臣树及各支负责人为副会长。 我本人,承蒙大家的信任,被选举为秘书长。各支系也选出相应的秘书长。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组织机构框架基本完成。

我们的经费筹集,目前基本算是AA制。

采用AA制的原因是,不给倡导者和任何宗亲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家族的团结性,更是为了宗亲联谊会发展的长久性。在整体AA制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大原则是:你越热心,越该出钱!比如:会长每年会费3000元,副会长每年2000元,秘书长每年1500元,副秘书长每年1000元,会员每年300元。我们也欢迎和接受爱族人士的特别捐献和赞助,特别热心,特别愿意多奉献的,我们也不拒绝。能者多劳,有量者居之嘛。

宗亲会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会务组,有相关宗亲负责账目收支,实时公开,及时汇报。

这就是目前的基本情况。下面谈谈我们的展望。

我们的第一个理想是,正式成立。在省宗亲联谊会和各支宗亲联谊会的帮助下,争取在2020年与四川省第六届宗亲会同时进行,举行成立大会,确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和相关负责人,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如果我们的梦想能实现,各位,明年成都见!

我们的第二个梦想是,造血功能。宗亲会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考虑到造血功能。我们想利用家族中的各种资源,依托相关项目,让懂管理、善经营、能操作的宗亲操刀运营,赢利了给宗亲会提供一定赞助。或者,由宗亲会的人员选择项目,宗亲会成员共同投资,赢利了除开成本,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赞助宗亲会务。这个比例不要太高,太高了经营者、投资者压力都大。有了这笔经费,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比慰问高龄老人、帮助困难宗亲、奖励学子等工作。

我们的第三个梦想是,运转高效。所以,我们约定,凡是参加入会宗亲,都要严格审查,一旦填写入会申请表,就要按宗亲会的章程和要求缴纳会费,履行承诺义务。这是会务能正常运转的第一个前提。当然,家族中如果有谁遇到困难和需急的事情,经宗亲会审核属实,宗亲会定会全力应付,以宗亲会的名义发动聂氏宗亲一起来解决困难。我要特别声明的是,一般的捐款活动,宗亲会不接受,更不会组织;除非审核确定属实,我们才发至宗亲群,宗亲捐助与否,也取其自愿。同时,只要是以宗亲会的名义组织的捐助,都会有明细的帐务,都会有完整的资料备查。

 各位宗亲,为了我们的家人梦想,为了寻根问祖、联亲联谊,为了资源共享、共谋发展,我们一批人已经成功跨出了第一步。在此,希望各位宗亲多建议、多指导,相信有你们的支持和指导,大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的发展不会让大家失望。

最后,祝各位参会宗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和万事兴。

 

 

 

 

 

 

 

挚爱与愧疚

--先父引出的话题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没有更多的奉献。只要借此机会,聊聊我与先父的话题。

我的父亲一一聂运山,一位非常普通的人。在我记事的时候,头发就已经全白了,瘦瘦的身材,但人很有精神。

父亲很爱我们。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和哥哥去理发,总是要摸摸我俩的头说:"嗯,这两个黑沙锅又理得了。"然后,用竹筒在温潭里打上小半盆水,拿毛巾把我和哥哥脏脸脏手洗干净,再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带上我们进城理头发去啦。

这是一件很令高兴、也很令人期待的事情。

因为呀,去理发店要经过国营馆子,按习惯,父亲总要带我们去馆子挑选一个包子或者花卷—但是,只能挑一样。通常,哥哥和我都选包子,因为包子里有肉,特别好吃。等我们挑好喜欢吃的东西,父亲便从上衣包包里掏出二两粮票,再加上一角多钱付账,我们两兄弟便小口小口的吃起来,別提有多开心。

儿女们慢慢地长大,父亲也渐渐地老去。

至到他的六个儿女都各成家业后,父亲才开始减少为我们操劳,开始安亨已经不多的晚年时光。我是老六,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结婚那年,父亲已经67岁。

父亲依然爱我们,我们也爱着父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公元2017年8月17月,是我一生不能忘记的日期。这天早上九点左右,大姐夫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是急切而哽咽的声音:

“老六,好久回来,爸爸不行了”。

这时,我在千里之外的青海西宁。放下电话,和妻子带上女儿马上往家赶,坐动车、乘飞机,一路上,心里唯一祈愿的是“爸爸熬住熬住”。我心里一直有一种隐痛,爸爸恐怕是熬不住了,我们出门的时候,他已经那么虚弱。

终于,凌晨两点到家,看见望山钱插在大门口。迟到了。我最终还是迟到了,父亲已和我们阴阳两隔。

我呆呆地流着眼泪,自责、遗憾占据了整个人。

我说爱父亲,却做得这么差。父亲离去的一段日子里,我走在路上,总觉得有人在指我的后背。我沒有什么话说,心里只是羞愧。“父母在,不远游”。而我,父亲病重在床,朝不虑夕,还居然跑那么远,最终没有守在父亲床前,让他拉着我们的手,安详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我更羞愧自己的“忙”。父亲健在时,我们总是有那么多“忙”的理由,太少常侍在侧,承颜欢笑。

母亲应该是看穿了我的心思,知道我有思想包袱。

她说:“你爸爸可能是八字上带的,你们六个娃,只能有四个送终。”三姐在外地工作,她也是凌晨四点才赶到的。

听了母亲的话,我一下子回过神来:老天爷保祐,母亲还健健康康的,不要再作无谓的羞愧,要好生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而我的“珍惜”,其实就是大占便宜:

我以看望母亲为名,常常跑去蹭美味大餐。特别是,每当孩子放假回家,一家三口就跑去“孝敬”母亲,吃她亲手做的烧海椒拌干盐菜、炒腊肉、面面饭......母亲看着我们吃得起劲,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

儿时吃包子的感觉又找回来了。

妈在,家就在。

现在,我的孩子也慢慢变成了大孩子。不到一个月前,正月十六,在送她去学校的路上,女儿对我说:“爸爸,这个假期,我也明白了一些东西。我算了算,我在外读书和以后工作,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就只有几年了,所以你叫我洗碗呀那些事我还是应该做的。你现在批评我,我还不爱听;但是,等我大了,就算想听你的批评,你也可能就不会再说了。”

我没有说话。女儿知道珍惜亲情,这是让我特别欣慰的事情。我希望,在女儿的大脑深处,也有我作为父亲形象而给她留下的一枚香香甜甜的“包子”味道。

各位宗亲,刚才泰民先生讲到“养成良好家风的几个态度”,我特别赞成。尤其是孝顺父母,他提到陪伴二字,恰恰点到我的痛处。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是呀,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实在不多。陪伴,尽孝,真要趁早。在此,祝贺各位老人,健康长寿。祝愿天下母亲,健康长寿。

 

 

 

 

 

 

 

 

 

 

 

 

 

谈谈《中华聂氏名人录》的编撰

聂智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合江聂族的聂智,非常高兴受邀参加四川第五届聂氏宗亲联谊会宜宾筠连会议,并且做关于《中华聂氏精英名人录》“名人成果”方面的发言:

首先:感谢东道主宜宾聂氏宗亲联谊会会务组的辛勤付出,您们为远道而来的各地聂氏宗亲提供温馨祥和的交流平台,让老聂家人齐聚一堂,寻根问祖,共议聂氏家族的传家之宝----“家风,家教,”,共举“家规,家训”,让每位聂氏宗亲能生活在一个“自强,奋进,团结,和谐,尊重”的大家庭里,让我们聂氏家族“同繁荣,共昌达”!让我们老聂家人真正体会到“我姓聂 我自豪;我姓聂,我光荣;我姓聂,我骄傲”,这是新时代潮流,也希望全族共襄盛举!

其次:联谊会期间同时举办的首届四川聂氏宗亲书画摄影作品展,给老聂家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展示平台,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让与会宗亲享受到文化盛宴的大餐,同时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其三:这次大会,我主要是向大家汇报《中华聂氏精英名人录》编撰情况:《中华聂氏精英名人录》是由中华聂氏宗亲协会倡导发起,中华聂氏文化研究院聂彩寿院长操刀编撰,全国及其海内外聂族共同参与的一次文化盛举。我非常有幸参与本书的编辑工作,本书分为:“名人传略”,“名人辞典”和“名人成果”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中华聂氏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聂采寿宗亲负责,第二部分由中华聂族宗亲协会秘书长聂其兵宗亲负责,我主要负责第三部分“名人成果”的编辑工作,全国在有完整聂氏宗亲联谊会组织的省市地区设编委办公室,目前贵州,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福建,广东,重庆等省市区成立了编委办公室。根据聂采寿院长的编辑本书的“总纲领”和2018.11河北石家庄会议精神,要求各省市地区在2019.6.30要摸清各地区,各支脉的三部分题材人选,2019.12.30编稿交到本书编辑部,我主要名人成果部分,名人成果主要收录聂氏家族的突出知名企业家,作家,艺术家,还有老聂家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特产品老字号,自主发明的科研专利产品收录编辑成书;本书在2018.11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了启动仪式,参加会议的由中华宗亲协会的主要领导聂光永,聂春生,和编辑部7人小组聂彩寿,聂其兵,聂智,聂能荣,聂开浪,聂治楠,聂小斌及其河北,江苏,河南,山东,辽宁,湖南 湖北 江西,广东,四川 重庆,甘肃,青海,福建,新疆,等省市代表参加,大家共识是我们家族成员特别杰出与卓越,由古至今人才辈出,由此聂忠秀和聂能荣联合赋诗:“一侠史记正气高,两弹功成帅勋彰;三听三礼忠志显,四世公孙世明芳:五言悯农诗赋注,六将叱咤军威扬;七字碑铭载悲壮,八卷困辨续宏章;九段棋圣宣艺海;十臣父子耀明堂;聂耳国歌声响彻,聂昌华夏步铿锵”这首诗讴歌了聂政,聂荣臻,聂贤(明),聂士成,聂夷中,和开国后的六大将领,聂耳,聂卫平等聂家名人,我们本次集全族之力量,号海内外聂族之精英来挖掘老聂家人更多名人名事,把这些集结成书以传后世,让老聂家人更加自豪,骄傲,光荣,团结;增强聂族的凝聚力。另外我们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秘书处商议在本次会议成立编委办公室,顾问:聂磊和聂彩寿,编辑部主任:聂敬伟;编委:聂智,聂洪雁,聂生芹,聂平超,聂汝伟,聂明学,聂书云,聂永松等秘书处成员和聂作平,聂金福作家宗亲组成编辑部,正式启动四川的《中华聂氏精英名人录》编辑工作;同时希望各位宗亲收集身边各支脉的聂氏精英人物和成果,然后推荐给编辑部,尽量让符合条件的四川聂家人载入本书。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事如意!老聂家人“同繁荣,共昌盛”!

 

 

 

 

 

 

 

 

居萃公的故事

聂多仁

 

我叫聂多仁,76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老家在筠连,现在居住珙县。

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聂居萃,是我们今天尊敬的际维会长的爷爷的爷爷的曾祖父。

居萃公是一个乡绅。一边耕读,一边经商,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居萃公的次子,名叫仕伟,时年大约二十来岁,在珙县洛表镇脚板田范家读书。范家是他的姑父,仕伟也就住在范家,和范家表兄是同学。这年端午节放假,表兄弟在一起玩耍打闹。不曾想,瞬间误了大事。范老表手持一把裁纸刀,一刀刺中仕伟腹部,直接就要了仕伟的命。

儿子闯大祸,范家吓傻了。马上请了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主持,带着一担蚕丝、一担银子,亲自前往乐义聂府赔罪。

面对这个突然变故,居萃公犹如五雷轰顶。他一言不发。沉思良久,只说了一句:把送来的钱物都清点一下,放在库房头。

这头聂家开始料理后事,那头范家心头打鼓:这场暴风雨,究竟哪个时候来!会不会把我们全部扣留偿命!

我们继续说仕伟的后事。

下葬那天,抬丧的先“板丧”。板丧,是我们这里的一种古老习俗。但凡死了年青人,下葬的时候,抬丧的亲友,都要抬着棺材相互戏弄、玩耍一番,一直到大家都“板”累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这才准备下葬。嘿,不巧,这时天下大雨,道路打滑。而墓地面前又恰恰有一个小坎子。大家无论如何努力,一时都没有办法把棺材抬上坎去。雨越下越大,人人筋疲力尽。没办法,管家报告居萃公。居萃公发话了:先把棺材就地放下,回家吃饭,等吃完饭后再想办法。

饭后返回坟山,怪了!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正在搬运泥土掩埋仕伟的棺材。大家把这个情况及时报告给居萃公。居萃公说,那就随他吧。于是,就地筑坟,仕伟先生便长眠于此。

次日一早,居萃公交待自己管家,将范家所送礼品银两,一毫不少,如数出库,把范家主事的请到客厅,当场清点交还,请他们通通带回复命。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范家傻眼了,都蒙了。这时,居萃公只说了一句话:“天不绝我,遗腹生男,足矣。”原来,仕伟爱妻的肚子里,正在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小生命。

这个小生命,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聂宗岱。宗岱公,也就是我们尊敬的际维会长的爷爷的曾祖父。他本人高中贡生,人称贡爷;他的儿子,也是贡生,人称小贡爷。从这两代人起,英才倍出,直今不衰。今天来参会的居萃公后人之中,至少就有两位是在任的县级干部。

居萃公本人呢,也是得享高寿。一直活到90岁,无病无痛,谈笑而逝。居萃公英年寡居的儿媳,也就是仕伟的夫人、宗岱的母亲,后来被朝廷下旨旌表,建立牌坊,垂范后世。

居萃公的宅心仁厚,不是一时一事,而是终其一生的。庚申年发生饥荒,他一个人就捐粮十石,救了很多人命。我再举一件小事。

八月间打谷子,大人在前头收割,难免有所遗漏,小娃娃些便跟在后头,“金鸡叫银鸡叫,各人捡到各人要”。由于居萃公待人好呀,打谷子的帮工都非常尽责。打完了,都还要复查一遍,所以硬实就不准娃娃些下田掺和。没想到,居萃公他老人家,趁大人些吃饭的机会,悄悄通知邻里的孩子们,自带小家伙,抓紧下田捡谷子。他甚至把孩子们直接领到半桶旁边,直接就朝他们的小口袋里装谷子,装满为止,各个欢天喜地的跑回家去。

好了,居萃公的故事讲完了。

那么,从居萃公的身上,我个人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正直、善良、平和、宽容、厚道,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才是我们家族兴盛的真正本钱。

 

 

 

 

 

 

 

从分散走向联亲联谊

--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轮值回顾与展望

聂敬伟

 

一、四川聂氏概况

四川聂氏的主要分布聚居在德阳(含绵阳)、遂宁、南充、仁寿、雅安、凉山、 乐山、达州、泸州嘉明,合江、筠连;兴文,南溪,古蔺,叙永,自贡富顺等十几个地区。大约统计与估计人口大 约 10余万人。已经了解到的,分属于几十个始祖。(传说中的眉山,灌县没有统计到)。总的情况是十分分散,局地发展,各支之间基本没有联系。

 最令我们无法理解的是,目前没有一支是自古以来一直在四川土著繁衍的聂氏后裔;而无一例外全部是历代迁徙到四川的聂氏后裔。最早迁往四川的是聂超一支,有650多年,其他大部分在300年左右,时间最短的约100余年。

四川聂氏各支的一些共同点主要是:

(一)每支都有自己的始祖,或称为一世祖,即迁始祖,这是确定分支的始点。

(二)基本上都有古谱;一部分找到了入川前的先祖,一部分没有找到。

(三)古祠堂基本上毁于历史进程中,主要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分田地分房屋的土改过程中,在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过程中。

(四)新谱小部分已经编纂完成出版,大部分在编纂中,一部分在准备。

(五)大部分都建立了族委会宗亲会一类宗亲组织,一部分尚未明确建立,但能自发组织宗亲祭祖与联谊活动。

(六)大部分的祭祖活动能每年坚持进行,比如1986年起,在泸州嘉明聂超后裔恢复清明拜祭始祖。德阳的宗亲的1987年就开展春分会祭祖活动,20多年了一直坚持不断,成了制度。有些是自发分散祭祖。祭祖的规模几十人到有些地方一次可达到千人以上。

(七)各支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修缉祖坟,修整道路,树碑立传,以及修建不同规格与水平的祠堂。

(八)各支宗亲活动费用的主要来源是,收费与捐赠赞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聂氏中有较好经济能力又热爱聂族的宗亲人士。这些体现了聂氏重商的传统,也是目前四川聂氏家族活动的主要推动者。

总体集中反映了一个特点,四川聂氏是一个优秀的敢于善于开拓进取的具有浓烈传统意识的家族群体。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姓氏精神文化传承,素养品质方面十分优秀,祭祖修谱,感恩孝道,团结互助,互相扶持,扶危济困,善于学习,勇于开拓,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用当代的话说,就是奉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士,受到族人的赞扬与社会的肯定。这些都是我们四川聂氏生存与发展的积极体现,也是对先祖来川创业开拓精神的当代发扬。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一是自发的组织与活动到逐步完善的自觉的组织与活动;二是缺乏稳定经济的支持,家族活动限于少数人参与;三是年长的具有浓烈的姓氏与家族情结,而年轻人较淡薄;为此缺乏人才与年轻人参与。四是基本是业余的参与,而不可能职业化,也不应当职业化。

 二、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的概况

四川多支聂氏的有识之士于2013年国庆开始筹备, 2014年3月正式成立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首届联谊会由富顺聂氏领办。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今后四川聂氏宗亲的联谊组织形式。在筹备会上与会宗亲就已经明确认识到四川聂氏与其他省区不同,联谊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所不同。这次大会就此进一步达成了共识:就是四川的聂氏宗亲联谊会要以川内各支相对独立的聂氏支派自愿参加,并只取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联谊形式存在,每一支无论大小都是联谊会成员,不搞代表会制度,不选举常任会长与委员会,不建立领导式权力机构。联谊会的责任就是平等交流与联谊。可以这样形象描述为:轮流坐庄,或者叫轮流值班,轮值会长,也可以叫轮流走亲戚。这种四川聂氏宗亲的联谊组织形式与活动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四川宗亲联谊会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与特色:

(一)在第一个周期里,原则上每年一届,第一轮结束后可以考虑2—3年为一届。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简办会的原则,不搞形式与规模,限制代表人数,按低标准费用办会。

(三)会议于活动时间控制在一天,实施中实际达到2-3天。

(四)地点确定在所在支脉当地主办。

(五)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原则上主办者安排。

(六)可以单办也可以联办,根据条件协商。首届四川聂氏联谊会,富顺聂氏宗亲做出了奉献,开创性的带了一个好头。

首届联谊会后,建立了《四川聂网》,推动了家谱的编纂,并推广了家谱网络谱。作为联谊主要的主要阵地——几个QQ群也发挥了重要的联谊作用与推动作用,现在发展为微信群。

     2015年3月,第二届联谊会由遂宁聂氏领衔主办,别具一格,体现了很深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遂宁聂氏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策划新颖,组织严谨,内容丰富,把控有力的特点。第三届在德阳举行,同时与各省代表一起出色完成了中华聂氏宗亲总会换届选举的使命。第四届在古蔺举行,规模越来越大,整个会议内容丰富,十分出色,尤其是对各地各支的书谱和支系现状做了很好的交流。第五届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议的内涵更为丰富,家务家风主题演讲,家族文化展示,家族楷模的公推、宣传和品格精神传承,将宗亲联谊会的活动内涵推向了新的高度。

    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由于四川各地聂氏的共同努力,显示了我们四川的办会机制的积极意义与特色,客观上推动四川聂氏宗亲活动的发展。使川内各地的聂氏组织更为完善,活动更为丰富,寻根问祖,祭祀祖宗,修谱建祠,奖励聂氏后学,扶危济困,得到非常好的推动,一些地方没有宗亲组织,现在组织起来了。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我们将会在我们议定第一个周期里继续进行推行轮值会的方式,继续推进,为四川聂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做出努力和贡献。

在四川聂氏宗亲联谊会轮值会长框架的前提下,四川各地有一大批奉献聂族的仁人志士及实业家,有一批具有长效机制与高度工作热情的秘书群体,这些对于保持四川聂氏联谊会活动持续性与经常性,促进与巩固发展四川聂氏宗亲联谊的成果十分重要。

现在,经过大约半年的筹备,在聂智会长,聂明学秘书长与大成都广大聂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采用了有别于轮值会的方式新机制,将于2020年在成都成立大成都聂氏宗亲联谊会,同时召开四川第六届聂氏宗亲联谊会。这种新机制的采用,将与轮值方式相融并展示活力。

四川聂氏的家族工作才起步,属于初期,又都是业余的,水平也是业余的,希望更多的向其他地区的聂氏宗亲学习,更多的得到中华聂族宗亲总会的指导,把四川地区的工作做好,并与广大中华聂氏宗亲团结协作,将中华聂氏推向进步,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好的祖国贡献聂氏应尽的力量。 

                                           

附录1

 

 

明儒学案·贞襄聂双江先生豹

黄宗羲

聂豹文蔚,号双江,永丰人也。正德十二年进士。知华亭县。清乾没一万八千金,以补逋赋,修水利,兴学校。识徐存斋於诸生中。召入为御史,劾奏大奄及柄臣,有能谏名。出为苏州知府。丁内外艰,家居十年。以荐起,知平阳府,修关练卒,先事以待,寇至不敢入。世宗闻之,顾谓侍臣曰:“豹何状乃能尔?”陞陕西按察司副使,为辅臣夏贵溪所恶,罢归。寻复逮之,先生方与学人讲《中庸》,校突至,械系之。先生系毕,复与学人终前说而去。既入诏狱,而贵溪亦至,先生无怨色。贵溪大惭。逾年得出。嘉靖二十九年,京师戒严,存斋为宗伯,因荐先生。召为巡抚蓟州右佥都御史,转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仇鸾请调宣、大兵入卫,先生不可而止。寻陞尚书,累以边功加至太子少傅。东南倭乱,赵文华请视师,朱龙禧请差田赋开市舶,辅臣严嵩主之,先生皆以为不可,降俸二级。遂以老疾致仕。四十二年十一月四日卒,年七十七。隆庆元年,赠少保,谥贞襄。

阳明在越,先生以御史按闽,过武林,欲渡江见之。人言力阻,先生不听。及见而大悦曰:“君子所为,众人固不识也。”犹疑接人太滥,上书言之。阳明答曰:“吾之讲学,非以蕲人之信己也,行吾不得已之心耳。若畏人之不信,必择人而与之,是自丧其心也。”先生为之惕然。阳明征思、田,先生问“勿忘勿助之功”,阳明答书“此间只说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专言勿忘勿助,是空锅而爨也。”阳明既殁,先生时官苏州,曰:“昔之未称门生者,冀再见耳,今不可得矣。”於是设位,北面再拜,始称门生。以钱绪山为证,刻两书於石,以识之。

先生之学,狱中闲久静极,忽见此心真体光明莹彻,万物皆备,乃喜曰:“此未发之中也,守是不失,天下之理皆从此出矣。”及出,与来学立静坐法,使之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是时同门为良知之学者,以为“未发即在已发之中,盖发而未尝发,故未发之功却在发上用,先天之功却在后天上用。”其疑先生之说者有三:其一谓“道不可须臾离也”,今曰“动处无功”,是离之也。其一谓“道无分於动静也”,今曰“功夫只是主静”,是二之也。其一谓“心事合一,心体事而无不在”,今曰“感应流行,着不得力”,是脱略事为,类於禅悟也。王龙溪、黄洛村、陈明水、邹东廓、刘两峰各致难端,先生一一申之。惟罗念菴深相契合,谓“双江所言,真是霹雳手段,许多英雄瞒昧,被他一口道着,如康庄大道,更无可疑。”两峰晚乃信之,曰:“双江之言是也。”夫心体流行不息,静而动,动而静。未发静也,已发动也。发上用功,固为徇动;未发用功,亦为徇静,皆陷於一偏。而《中庸》以大本归之未发者,盖心体即天体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其中为天枢,天无一息不运,至其枢纽处,实万古常止,要不可不归之静。故心之主宰,虽不可以动静言,而惟静乃能存之。此濂溪以主静立人极,龟山门下以体夫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为相传口诀也。先生所以自别於非禅者,谓“归寂以通天下之感,不似释氏以感应为尘烦,一切断除而寂灭之”。则是看释氏尚未透。夫释氏以作用为性,其所恶言者体也。其曰父母未生前,曰先天,曰主中主,皆指此流行者而言,但此流行不着於事为知觉者也。其曰后天,曰大用现前,曰宾,则指流行中之事为知觉也。其实体当处,皆在动一边,故曰“无所住而生其心”,正与存心养性相反。盖心体原是流行,而流行不失其则者,则终古如斯,乃所谓静也、寂也。儒者存养之力,归於此处,始不同夫释氏耳。若区区以感应有无别之,彼释氏又何尝废感应耶?阳明自江右以后,始拈良知。其在南中,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有未发之中,始能有中节之和,其后学者有喜静厌动之弊,故以致良知救之。而曰良知是未发之中,则犹之乎前说也。先生亦何背乎师门?乃当时群起而难之哉!

徐学谟《识余录》言:杨忠愍劾严嵩假冒边功,下部查覆。世蕃自草覆稿送部,先生即依稿具题。”按《识小编》:“先生劝嵩自辞军赏,而覆疏竟不上,但以之归功张时彻”然则依稿具题之诬,不辩而自明矣。

双江论学书

谓心无定体,其於心体疑失之远矣。炯然在中,寂然不动而万化攸基,此定体也。

良知本寂,感於物而后有知。知其发也,不可遂以知发为良知,而忘其发之所自也。心主乎内,应於外,而后有外。外其影也,不可以其外应者为心,而遂求心於外也。故学者求道,自其主乎内之寂然者求之,使之寂而常定。

原泉者,江、淮、河、汉之所从出也,然非江、淮、河、汉则亦无以见所谓原泉者。故浚原者浚其江、淮、河、汉所从出之原,非以江、淮、河、汉为原而浚之也。根本者,枝叶花实之所从出也。培根者,培其枝叶花实所从出之根,非以枝叶花实为根而培之也。今不致感应变化所从出之知,而即感应变化之知而致之,是求日月於容光必照之处,而遗其悬象著明之大也。

本原之地,要不外乎不睹不闻之寂体也。不睹不闻之寂体,若因感应变化而后有,即感应变化而致之可也。实则所以主宰乎感应变化,而感应变化乃吾寂体之标末耳。相寻於吾者无穷,而吾不能一其无穷者而贞之於一,则吾寂然之体不几於憧憧矣乎!寂体不胜其憧憧,而后忿则奋矣,欲则流矣,善日以泯,过日以长,即使惩之窒之,迁之改之,已不免义袭於外,其於涵养本原之功,疑若无与也。

所贵乎本体之知,吾之动无不善也,动有不善而后知之,已落二义矣。

以独为知,以知为知觉,遂使圣人洗心藏密一段反本功夫,潜引而袭之於外。纵使良知念念精明,亦只於发处理会得一箇善恶而去取之,其於未发之中,纯粹至善之体,更无归复之期。

心无定体之说,谓心不在内也。百体皆心也,万感皆心也,亦尝以是说而求之,譬之追风逐电,瞬息万变,茫然无所措手,徒以乱吾之衷也。

体得未发气象,便是识取本来面目。敬以持之,常存而不失,到此地位,一些子习气意见着不得,胸次洒然,可以概见,又何待遇事穷理而后然耶?即反覆推究,亦只推究乎此心之存否。(以上《与欧阳南野》)

圣人过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盖过必学而后见也,不学者冥行妄作以为常,不复知过。(《答许玉林》)

知者,心之体,虚灵不昧,即明德也。致者,充满其虚灵之本体,江、汉濯之,秋阳暴之。致知即致中也,寂然不动,先天而天弗违者也。格物者,致知之功用,物各付物,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何思何虑,后天而奉天时也,如好好色、恶恶臭之类是也。此予之说也。格其不正以归於正,乃是先师为下学反正之渐,故为是不得已之辞。所谓不正者,亦指夫意之所及者言,非本体有所不正也。不善体者,往往赚入袭取窠臼,无故为伯者立一赤帜,此予之所忧也。(《答亢子益》)

夫无时不寂、无时不感者,心之体也。感惟其时而主之以寂者,学问之功也。故谓寂感有二时者,非也。谓功夫无分於寂感,而不知归寂以主夫感者,又岂得为是哉。

疑予说者,大略有三:其一谓道不可须臾离也,今日动处无功,是离之也;其一谓道无分於动静也,今日功夫只是主静,是二之也;其一谓心事合一,仁体事而无不在,今日感应流行,着不得力,是脱略事为,类於禅悟也。夫禅之异於儒者,以感应为尘烦,一切断除而寂灭之,今乃归寂以通天下之感,致虚以立天下之有,主静以该天下之动,又何嫌於禅哉!

自有人生以来,此心常发,如目之视也,耳之听也,鼻嗅口味,心之思虑营欲也,虽禁之而使不发,不可得也。乃谓发处亦自有功,将助而使之发乎?抑惧其发之过,禁而使之不发也?且将抑其过,引其不及,使久发而中节乎?夫节者,心之则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惟养之豫者能之,岂能使之发而中乎?使之发而中者,宋人助长之故智也。后世所谓随事精察,而不知其密陷於憧憧卜度之私,禁之而使不发者,是又逆其生生之机,助而使之发者,长欲恣情,蹈於水火,焚溺而不顾,又其下者也。

“良知”二字,始於《孟子“孩提之童,不学不虑,知爱知敬,真纯湛一,由仁义行”。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亦以其心之真纯湛一,即赤子也。然则致良知者,将於其爱与敬而致之乎?抑求其真纯湛一之体而致之也?

若以虚灵本体而言之,纯粹至善,原无恶对。若於念虑事为之着,於所谓善恶者而致吾之知,纵使知为之知,去之亦不知,与义袭何异?故致知者必充满其虚灵本体之量,以立天下之大本,使之发无不良,是谓贯显微内外而一之也。(以上《答东廓》)

虚明者,鉴之体也,照则虚明之发也。知觉犹之照也,即知觉而求寂体,其与即照而求虚明者何以异?盍观孩提之爱敬,平旦之好恶乎?明觉自然,一念不起,诚寂矣,然谓之为寂体则未也。今不求寂体於孩提夜气之先,而谓即爱敬好恶而寂之,则寂矣,然乎不然乎?盖孩提之爱敬,纯一未发为之也,平旦之好恶,夜气之虚明为之也。

达夫早年之学,病在於求脱化融释之太速也。夫脱化融释,原非功夫字眼,乃功夫熟后景界也。而速於求之,故遂为慈湖之说所入。以见在为具足,以知觉为良知,以不起意为功夫,乐超顿而鄙艰苦,崇虚见而略实功,自谓撒手悬崖,徧地黄金,而於《六经》、《四书》未尝有一字当意,玩弄精魂,谓为自得,如是者十年矣。至於盘错颠沛,则茫然无据,不能不动朱公之哭也。已而恍然自悟,考之《诗》《书》,乃知学有本原。心主乎内,寂以通感也,止以发虑也,无所不在,而所以存之养之者,止其所而不动也。动其影也,照也,发也。发有动静而寂无动静也。於是一以洗心退藏为主,虚寂未发为要,刊落究竟,日见天精,不属睹闻,此其近时归根复命,煞吃辛苦处。亦庶几乎知微知彰之学,乃其自性自度,非不肖有所裨益也。(以上《寄王龙溪》)

今之为良知之学者,於《传习录》前篇所记真切处,俱略之,乃驾空立笼罩语,似切近而实渺茫,终日逐外而自以为得手也。

良知非《大学》之明德乎?明德足矣,何又言乎至善?至善者,言乎心之体也。知止者,止於是也。知止於是,而后能定静安虑。虑非格物乎?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故致知便是知止。今必曰格物是致知之功,则能虑亦可谓知止之功乎?(以上《寄刘两峰》)

试以诸公之所以疑於仆者请之。有曰:“喜怒哀乐无未发之时,其曰‘未发’,特指其不动者言之。”诚如所论,则“发而中节”一句,无乃赘乎?大本达道,又当何所分属乎?不曰“道之未发”,而曰“喜怒哀乐之未发”,此又何说也?盖情之中节者为道,道无未发。又曰:“无时无喜怒哀乐,安得有未发之时?”此与无时无感之语相类,然则夜气之所息,指何者为息乎?旦昼之所为,非指喜怒哀乐之发者言之乎?“虚寂”二字,夫子於《咸》卦特地提出,以立感应之体,非以寂与感对而言之也。今曰“寂本无归,即感是寂,是为真寂。”夫寂,性也;感,情也。若曰“性本无归,即情是性,乃为真性”,恐不免语病也。性具於心,心主乎内,艮其止,止其所也。於止,知其所止,是谓天下同归。而曰“寂本无归”,“性本无归”,将由外铄我,其能免於逐物而袭取乎?或又曰:“性体本寂,不应又加一寂字,反为寂体之累。”此告子“勿求”之见也。操之则存,舍之则亡,夫子固欲以此困人乎?(《答黄洛村》)

子思以后无人识中字,随事随时,讨求是当,谓是为中而执之,何啻千里?明道云:“不睹不闻,便是未发之中。”不闻曰隐,不睹曰微,隐微曰独。独也者,天地之根,人之命也。学问只有此处,人生只有这件,故曰天下之大本也。慎独便是致中,中立而和生焉,天下之能事毕矣。乃曰“求之於慎独之前”,是诚失之荒唐也。(《答应容菴》)

《诚意章》注,其入门下手全在“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十字。夫使好好色,恶恶臭,亦须实用其力,而其中亦有欺之可禁,则为不谬。世顾有见好色而不好,而好之不真者乎?有闻恶臭而不恶,而恶之不真者乎?绝无一毫人力,动以天也。故曰“诚者天之道”,又曰“诚无为”,又曰“诚者自然而然”。稍涉人为,便是作好作恶。一有所作,便是自欺,其去自慊远矣。故诚意之功,全在致知,致知云者,充极吾虚灵本体之知,而不以一毫意欲自蔽,是谓先天之画,未发之中,一毫人力不得与。一毫人力不与,是意而无意也。今不善养根,而求好色之好,不拔恶根,而求恶臭之恶,可谓苟且徇外而为人也,而可谓之诚乎?意者,随感出现,因应变迁,万起万灭,其端无穷,乃欲一一制之,以人力去其欺而反其慊,是使初学之士,终身不复见定静安虑境界,劳而无功,祇自疲以速化耳。(《答绪山》)

感上求寂,和上求中,事上求止,万上求一,只因格物之误,蔓延至此。(《答邹西渠》)

思虑营欲,心之变化,然无物以主之,皆能累心。惟主静则气定,气定则澄然无事,此便是未发本然,非一蹴可至,须存优游,不管纷扰与否,常觉此中定静,积久当有效。

心要在腔子里,腔子是未发之中。

气有盛衰,而灵无老少,随盛衰为昏明者,不学而局於气也。

心岂有出入,出入无时者放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动而不失其本然之静,心之正也。

自世之学者,不求浚其万物一体之原,使之肫肫渊渊,生意流通,乃悬空杜撰儱侗笼罩之说,谓是为学问大头脑。究其至,与墨子兼爱乡愿媚世,又隔几重公案?

刘中山问学,曰:“不睹不闻者其则也,戒慎者其功也,不关道理,不属意念,无而神,有而化,其殆天地之心,位育由之以命焉者也。”曰:“若然,则四端於我扩而充之者非耶?”曰:“感而遂通者神也,未之或知者也。知此者谓之助长,忘此者谓之无为,扩充云者,盖亦自其未发者,充之以极其量,是之谓精义以致用也。发而后充,离道远矣。”曰:“若是,则今之以忘与不知为宗者是耶?”曰:“其佛老之绪余乎!彼盖有见於不睹不闻,而忌言乎戒惧,谓戒惧为不睹不闻累也,於是宗忘宗不知焉。夫以戒惧为累者,是戒惧而涉於睹闻,其为本体之累,固也,恶足以语不睹不闻之戒惧哉?”(以上《答戴伯常》)

所贵乎良知者,诚以其无所不知,而谓之良哉!亦以其知之至诚恻怛,莫非天理之著见者,而后谓之良也。(《答董明建》)

困辨录

人心道心,皆自其所发者言之,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是非之心是也。感应流行,一本乎道心之发,而不杂以人为,曰精;其常不杂,曰一。中是道心之本体,有未发之中,便有发而中节之和,和即道心也。天理流行,自然中节,动以天也,故曰微;人心云者,只纤毫不从天理自然发出,便是动以人,动以人便是妄,故曰危。“乍见孺子入井”一段,二心可概见矣。

不睹不闻,便是未发之中,常存此体,便是戒惧。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睹闻何有哉!

过与不及,皆恶也。中也者,和也,言中即和也。致中而和出焉,故曰“至其中而已矣”。又曰“中焉,止矣”。

龟山一派,每言“静中体认”,又言“平日涵养,只此四字,便见吾儒真下手处。”考亭之悔,以误认此心作已发,尤明白直指。

程子曰:“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中是天德,和是王道,故曰“苟非至德,至道不凝,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修德之功也。”

性体本自戒惧,才颓惰便失性体。

或问:“未发之中为静乎?”盖静而常主夫动也。“戒惧恐惧为动乎”?盖动而常求夫静也。

凡用功,似属乎动,而用功的主脑,却是静根。

感应神化,才涉思议,便是憧憧。如憧憧,则入於私意,其去未发之中,何啻千里!

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有动静语默之不同,然其大体莫非已发,气主之也。而立人极者,常主乎静。

或问:“周子言静,而程子多言敬,有以异乎?”曰:“均之为寡欲也。周曰‘无欲故静’,程曰‘主一之谓敬’。一者,无欲也。然由无欲入者,有所持循,久则内外齐庄,自无不静。若入头便主静,惟上根者能之。盖天资明健,合下便见本体,亦甚省力,而其弊也,或至厌弃事物,赚入别样蹊径。是在学者顾其天资力量而慎择所由也。近世学者猖狂自恣,往往以主静为禅学,主敬为迂学,哀哉!

“情顺万事而无情”。曰:“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疾痛疴痒皆切於身,一随乎感应自然之机而顺应之。其曰‘无情’,特言其所过者化,无所凝滞留碍云尔。若枯忍无情,斯逆矣,谓顺应,可乎!”(以上《辨中》)

至静之时,虽无所知所觉之事,而能知能觉者自在,是即纯坤不为无阳之象,星家以五行绝处便是胎元,亦此意。若论《复》卦,则宜以有所知觉者当之,盖已涉於事矣。邵子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夫天心无改移,未发者,未尝发也;一阳初动,乃平旦之好恶,太羹玄酒,淡而和也。未发气象,犹可想见,静中养出端倪,冷灰中迸出火焰,非坤之静翕归藏,潜而养之,则不食之果,可复种而生哉!知复之由於坤,则知善端之萌,未有不由於静养也。

寂然不动,中涵太虚,先天也。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可以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故曰“天弗违”。触之而动,感而后应,后天也。何思何虑,遂通而顺应之,故曰“奉天时”,言人力一毫不与也。(以上《辨易》)

寡欲之学,不善体贴,将与克伐、怨欲、不行同病,知意必固我、声臭睹闻皆是欲,而后可以识寡欲之学。

一毫矜持把捉,便是逆天。

自得者,得其本体而自慊也。功夫不合本体,非助则忘,忘助皆非道。

集犹敛集也,退藏于密,以敦万化之原,由是感而遂通,沛然莫之能御,犹草木之有生意也,故曰“生则恶可已矣”。袭而取之者,义自外至也;集义所生者,义由中出也。自三代而下,浑是一箇助的学问,故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与其得助农,不若得惰农,惰则苗不长而生意犹存,若助则机心生而道心忘矣。

鸢飞鱼跃,浑是率性,全无一毫意必。程子活泼泼地”,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同意。

才离本体,便是远。复不远云者,犹云不离乎此也。其曰不善,恐於本体尚有未融化处,而不免有矜持意。未尝不知明镜纤尘,未尝复行洪炉点雪,少有凝滞,而融化不速,便已属行。(以上《辨心》)

素者,本吾性所固有,而豫养於己者也。位之所值,虽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之不同,然不以富贵处富贵,而素乎富贵,不以贫贱处贫贱,而素乎贫贱。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而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处之若一,则无入而不自得。得者,得其素也。佛氏云“悟人在处一般”,又云“随所住处常安乐”,颇得此意。(《辨素》)

一念之微,炯然在中,百体从令,小而辨也。

止於至善,寂然不动,千变万化,皆由此出,井养而不穷也。

《易》以道义配阴阳,故凡言吉凶悔吝,皆主理欲存亡、淑慝消长处为言。世之所云祸福,亦不外是战战兢兢,临深履薄。曾子之震也,震莫大於生死之际,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可谓不失其所主之常,不丧匕鬯也。(以上《辨易》)

才觉无过,便是包藏祸心。故时时见过,时时改过,便是江、汉以灈,秋阳以暴。夫子只要改过,乡愿只要无过。

机械变诈之巧,盖其机心滑熟,久而安之。其始也,生於一念之无耻,其安也,习而熟之,充然无复廉耻之色,放僻邪侈,无所不为,无所用其耻也。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得之而为人之心。生生不已,故感於父子则为慈孝,感於昆弟则为友恭。故凡修道,一涉於营欲谋为,而不出於生生自然之机者,皆不可以言仁。不可以言仁,则袭也。袭而取之,则身与道二,不可以言合也。(以上《辨过》)

先有箇有所主之心,曰“适”。先有箇无所主之心,曰“莫”。无所主而无所不主,无所不主而先无所主,曰“义”。

不见所欲恶,而寂然不动者中也。欲恶不欺其本心者忠也,非中也,然於中为近。欲恶之际,不待推而自然中节者和也。推欲恶以公於人者恕也,非和也,然於和为近。忠恕是学者求复其本体一段切近功夫。(以上《辨仁》)

心之生生不已者易也,即神也。未发之中,太极也。未发无动静,而主乎动静者,未发也。非此则心之生道或几乎息,而何动静之有哉!有动静两仪,而后有仁义礼智之四端,有四端,而后有健顺动止、入陷丽说之八德。德有动有静也,故健顺动止而不失乎本然之则者,吉以之生。盖得其本体,发而中节也。入陷丽说,静而反累於动者,凶以之生。盖失其本体,发而不中也。能说诸心,能研诸虑,举而措之天下,而大业生焉。(《辨神》)

养气便知言,盖权度在我,而天下之轻重、长短莫能欺,非养气之外,别有知言之学也。

子莫执中,盖欲择为我兼爱之中而执之,而不知为我兼爱皆中也。时当为我,则中在杨子;陋巷闭户,颜子是也。时当兼爱,则中在墨子;过门不入,禹是也。盖中无定体,惟权是体,权无定用,惟道是用。权也者,吾心天然自有之则,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然后能发无不中,变易从道,莫非自然之用。不然,则以中而贼道者何限?自尧、舜之学不明,往往以中涉事为,若将随事随处,精察而固执之,以求所谓当然之节,而不知瞬息万变,一毫思虑营欲着不得,是谓“后天而奉天时也”。若临事而择,己不胜其憧憧,非但惟日不足,顾其端无穷,胶凝固滞,停阁废弃,中亦袭也,况未必中乎!

问:“迁善改过,将随事随处而迁之、改之乎?抑只於一处而迁之、改之也?”曰:“天下只有一善,更无别善,只有一过,更无别过。故一善迁而万善融,一过改而万过化。所谓‘一真一切真’。”

问:“闲思杂虑,祛除不得,如何?”曰:“习心滑熟故也。习心滑熟,客虑只从滑熟路上往还,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若欲逐之而使去,禁之而使不生,隳突冲决反为本体之累。故欲去客虑者,先须求复本体。本体复得一分,客虑减去一分。然本体非敬不复,敬以持之,以作吾心体之健,心体健而后能廓清扫荡,以收定静之功,盖盗贼无主,势必解散,然非责效於日夕、用意於皮肤者可几及也。”

问:“良知之学何如?”曰:“此是王门相传指诀。先师以世之学者,率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圣人,以有所不知不能为儒者所深耻,一切入手,便从多学而识,考索记诵上钻研,劳苦缠绊,担阁了天下无限好资质的人,乃谓‘良知自知致而养之,不待学虑,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孟子所谓不学不虑,爱亲敬长,盖指良知之发用流行,切近精实处,而不悟者,遂以爱敬为良知,着在支节上求,虽极高手,不免赚入邪魔蹊径,到底只从霸学里改换头目出来。盖孩提之爱敬,即道心也,一本其纯一未发,自然流行,而纤毫思虑营欲不与。故致良知者,只养这箇纯一未发的本体。本体复则万物备,所谓立天下之大本。先师云:‘良知是未发之中,廓然大公的本体,便自能感而遂通,便自能物来顺应。’此是《传习录》中正法眼藏,而误以知觉为良知,无故为霸学张一赤帜,与边见外修何异?而自畔其师说远矣!”

问:随处体认天理,何如?”曰:“此甘泉揭以教人之旨。甘泉得之罗豫章,豫章曰:‘为学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天理,则人欲便自退听。由此持守,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得力处。’又曰:‘学者之病,在於无冻解冰释处,虽用力持守,不过苟免,形显过尤,无足道也。’究其旨意,全在‘天理’二字。所谓见天理者,非闻见之见,明道曰:“吾道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而世之揣摩测度、依傍假借为体认,而反害之者多矣。天理是本体,自然流行,知平旦之好恶,孩提之爱敬,孺子入井之怵惕、恻隐,不假些子帮助。学者体认到此,方是动以天。动以天,方可见天理,方是人欲退听、冻解、冰释处也。此等学问,非实见得未发之中、道心惟微者,不能及。”

问:“今之学者何如?”曰:“今世之学,其上焉者则有三障:一曰道理障,一曰格式障,一曰知识障。讲求义理,模仿古人行事之迹,多闻见博学,动有所引证。是障虽有三,然道理格式又俱从知识入,均之为知识障也。三家之学,不足以言豫,责之以变易从道,皆不免有跲疚困穷之患。盖义理随事变以适用,非讲求所能备;事变因时势而顺应,非格式所能拟;义理事变有圣人所不知不能处,非一人所能周,故曰‘障’。然尚是儒者家法,可以维持世教,而无所谓败常乱俗也。此外又有气节文章二家。气节多得之天性,可以励世磨钝、廉顽立懦。文章又有古文、时文,亦是学者二魔。魔则病心障,是障於道,故先儒常曰:‘圣贤既远,道学不明,士大夫不知用心於内以立其本,而徒以其意气之盛以有为於世者,多矣。’彼词令之美,闻见之博,议论之韪,节概之高,自其外而观之,诚有以过乎人者。然探其中而责其实,要其久而持其归,求其充然,有以慰满,人望而无一瑕之可疵者,千百中未见一二可数也。(以上《辨诚》)

 

 

 

 

 

 

 

 

 

 

 

附录2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聂云台

 

  一、乐山公善举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却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他赎回原来居住的房子,另外再租一间房屋开药店。

  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西元一七零三年,衡山发生了大瘟疫,求医的人昼夜不断,因而救活了很多人;而乐山公对于穷人和受刑犯救济尤其的多。当时的县长葛公,以乐山公的盛德及博学多闻,特别聘请他到县府里担任幕僚,并且向乐山公说:“你存心救人,我没法报答,就教你的儿子读书成名,作为对你济世救人的回馈吧!”乐山公接受了葛县长的建议,就送儿子先焘进入了雯峰与集贤两书院读书。后来先焘不久即考中了举人,继而又考中进士。乐山公当时已六十七岁,送儿子进京参加会试,经过一个名叫滠口的地方,正好碰到严冬的时候发生了瘟疫,经乐山公医治的病患,都能立即病愈。

  乐山公七十四岁的时候,又带领儿子进京等候任用,经由运河北上,当时的运粮船工有许多人得了传染病,经乐山公医治都能立刻痊愈。此事遍传于各粮船间,许多粮船的病患,纷纷于船旁呼叫,并用绳子将乐山公乘的船系住,使船无法前行,乐山公不忍见死不救,就嘱咐儿子先焘,改从陆路雇乘骡轿赶赴京城,自己留下继续治病救人。经过了几个月,等到传染病停止了,他才到达京城。此时,正好先焘已奉派担任陕西省镇安县的县长,乐山公于是陪同儿子上任。到达镇安县以后,指示山地民众,就地采药,以增加收入。次年,返回湖南衡山老家后,即寄信给儿子,教他爱民治世的方法和道理,信中情词恳切,被儿子的上司陕西巡抚陈文恭见到,大加称赞。即将这封信印发送给全省的官府参考,以资策勉。这封信以后被刊入《皇朝经世文编》这本书中,为世人所传诵。

  乐山公在衡山的时候,常到监狱里为犯人义诊。儿子富贵显赫的时候,乐山公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常到监狱探视病患义诊;县官见他年老,派人向乐山公辞谢,他回答说:“救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乐山公八十四岁的时候,儿子先焘因为继母逝世辞官回家,而又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就决定不再复出做官。在某一天的深夜里,大雪纷飞,有一个病患的家属敲门求医外出赴诊,先焘就起身开门,并对来人说:“我父亲年老,深夜不方便惊动,您可否明天早晨再来?”不料这时候乐山公已经听到声音披衣起床,就叫先焘入内室,并且对他说:“这应该是生产急诊,怎么可以延迟医治呢?”

  于是就穿上木屐随同来人前往赴诊。这种舍己救人的情操,如此的真切,着实令人钦佩。所以老天有眼,明察秋毫,报施给乐山公的果报也特别的丰厚。因此,乐山公九十三岁的时候,孙子肇奎,获得乾隆壬子年乡试的第二名。曾孙有七人,镐敏、铁敏两人都是翰林,并膺任主考学政的官职;鏸敏、钰敏两人都是举人,做过县官;镜敏在拔贡考试通过后,派在军机处任职;而镇敏担任京官,钑敏则选上孝廉方正,当时人们尊称他们为“衡山七子”。

  先高祖母康太夫人七十寿辰的时候,当时的名士阮文达曾送有一副贺联称:“南岳钟宁,南陔衍庆;七旬介寿,七子成名。”贺联的词意贴切,实在是人间佳话啊!

  我的祖父亦峰公,是乐山公的玄孙,考中咸丰癸丑年的翰林后,历任广东石城新会的知县,高州府的知府及奏奖道员。而且居官廉洁,尽心民事,造福地方,对于当时所发生的械斗巨案,宽厚地处理,保全了很多生命,积德甚厚。民间还特别建立了生祠来纪念他,可见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二、福泽后裔

  我私下常想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涵义。乐山公的子、孙、曾、玄四代都发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的亦峰公,也仍然能够积极地行善积德,发扬祖先的遗德;而到了我的父亲中丞公,则更为贵显。本人则忝为第七代,仍然承受着乐山公的余荫遗泽;所以说乐山公的厚德,泽被子孙,实在是已经超过孟子所说的五代了。探讨其原因,乐山公的医术高明能救活病人,已经是不容易了;而医术精又能够轻财仗义,诚心济人,则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所见到各地的许多名医,靠行医而积了不少财,甚至千万、亿万财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财富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却是很少,就算偶然有例外,也必然是医术精湛而且又好行善布施的医生。我真希望能够多几位像这样行善救人的医师应世,才是社会之福啊!近来生活较艰苦,医药费又昂贵,贫病的人多无力就医服药,这正是医药界发心行善的最好时机了!所以特别在此敬述乐山公行医济人的旧事,希望能提供给医药界的大德们,作为行医济人的参考。

  现在我还要再作一些分析与补充。乐山公的医术高明,活人甚多,但是药店被窃,便得要抵押房屋还债,因此可知他的经济情况的确不佳。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儿子作县长返乡归来,在大雪夜中,仍是穿着木屐步行外出赴诊,我们就可知道,乐山公到了老年仍然是那么清贫啊!四书《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医师、药店都是发财的行业,但是,若对贫困的病患义诊、赠药,则不会发财了。然而乐山公虽然不能够发财,而却竟能够发身,当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推崇,可说是德誉盛于当时,名声传于后世了。实在是不容易啊!子孙连续五六代都发了科第,而且贵盛,正符合了“以财发身”这句话了。而乐山公和他的儿子都很清贫,孙子肇奎,也就是我的太高祖,虽然作教官,掌理书院,门生很多,然而也是很清贫。不仅如此,曾听到先辈们说,伯曾祖点中翰林的时候,捷报由京城传到家中,高祖母康太夫人,手里正抱着第七个儿子喂奶,听到消息后就立刻亲自下厨做饭款待报捷的人,由此可知家中清寒的程度了!我的曾祖父曾担任京官,死后没有任何的遗产,因此我祖父亦峰公,从小就孤苦而贫穷,在山斋里读书的时候,必须自己煮饭吃。四十二岁的时候,才进入了翰林院。以后曾在广东省担任县长的职务十多年,为官廉洁自持,又常常捐出所得,在地方上提倡各种的善事,例如:建育婴堂、种牛痘、修路、造桥、购义地、埋露棺等;因此死后留下的存款不多,所以先父早年的时候,就必须仰赖外出工作的薪资来供给家用。

  我的母亲为曾文正公的幺女。文正公的家规规定:凡是嫁女儿娶媳妇,花费限用在二百金以内。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妇逝世后的数年,有奁金三千,也移拨出来,供作家用及代赔垫祖母被某钱号倒掉的款子,以致于个人的积蓄都空了。离开湖南老家要往东行时,祖母只能给路费银钱六百两,此外则是一无所有了。我母亲中年时,每次谈到当时艰苦的情况,常常是泪随声下;自己身为王侯将相之女,嫁给了数代都是仕宦的大家庭,生活尚且如此的艰难困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是难以令人相信啊!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琐屑地叙述,目的就是要证明“仁者以财发身”,而不是“以身发财”的大道理,实在是有其深远的含义呀!这里我们所应该注意的重点是:虽然是数代的清贫,而却换得了后代子孙的发达啊!与那些多留财产以害子孙,助长子孙的骄奢淫逸,使得子孙陷于堕落的,两者相互比较,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呀!曾文正公曾给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个称呼,叫做“求阙斋”,并且还写了篇文章记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满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为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要常有些欠缺。所谓精神上圆满的意思,是指父母都健在,家庭和睦,子孙贤达有智慧,并享有天伦之乐,道义之乐等。物质者,是指衣服饮食、车马宫室,乃至官阶财富,一切的享用等。曾文正公常用这个道理来教家人,说家计不宜宽裕,这个与常人的见解恰恰是相反的。文正公又常说: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话,这乃是智者的境界;因为花全开了,则表示快将凋谢了;月已圆时,转瞬间即要缺了呀!所谓“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岂是古人喜欢说这些众人听起来不悦耳不中听的话呢,实在是这些话都是真理啊!而且自古到今,从社会现象中去观察,这些话没有错啊!而且是历历不爽啊!

  俗话也说“世无三代富”,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而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着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则;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常想到各处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尸体,受苦受难的人为数是那么得多啊!我应当节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对啊。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这些道理,只要用心研究古今以来的事实,就可了解此话真实不虚了!

  反过来说,如果只知道贪图自己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别人的生死苦痛;使用诈术权谋来巧取豪夺,百计钻营;这种人积的钱可以很多,权势也可能很大,谄媚他、恭维他的人也多的不得了;一时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的显赫;然而天道的盈虚消长,有它一定不变的道理呀!

 

  三五十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景物也不断地变化迁移!原本是陋巷寒微,忽然地崛起,成了暴发户;然而好景不长,豪华的门地,却在瞥尔短暂的瞬间凋零没落了!因为这世间并没有一个坚固不坏的东西,也没有一个能永久可靠的事业;凡是用巧取豪夺的方法所得到的财富地位,一定是更为快速的悖出败落啊!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啊!这些事证历史上的记载很多,而且环顾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人事,到处都是呀!所以只要头脑冷静有智慧的人,自然就看得出来了。